“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体系,经过长期的凝练,已形成了以下4个特色研究团队: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环境材料、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流域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学术特色及优势明显,在教学研究与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科技服务等方面居省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 2005年始建设“环境科学”校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2012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66项,总经费达2544万元,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主持2项,参与1项),主持国家基金19项;连续3年获批3项省级重大专项专题,6项省产学重大专项;2014年到账总经费近1143万元,全校排名第三,人均第一;2016年到帐总经费1540多万元,整体科研任务完成率150%,理工科完成率全校排名第一;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 收录200多篇、EI 40多篇,在纳米铁材料和环境修复领域有5ESI 1%高被引论文(占福建师大22篇高被引论文的22.7%);出版著作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 60多件、实用新型专利 40多件;通过技术转让、咨询、环评等为省内外30家企业服务,尤其是为山西兰花集团、大连环嘉、葛洲坝兴业等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转让费和服务费总额达1000多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7400万元,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主要标志性成果有:

1)“回收聚酯高质化利用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围绕废旧PET瓶清洁回收技术、废旧塑料回收生态园区建设、PET阻燃技术、反应挤出扩链等关键技术,与福州隆诚、福建濠锦、福建百川等三家回收PET瓶片龙头企业和福建省改性塑料龙头企业福建奥峰公司等通力合作,从技术研发、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集成创新、协同攻关的精神,部分技术已在这四家公司实现了产业化。构建了覆盖福建省较为完善的聚酯瓶回收体系,参与设计了PET回收塑料园区的零排放技术方案,实施效果良好。重点开展回收PET扩链改性和亲水改性,PET工程塑料增强无卤阻燃等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了回收聚酯的高值化再生利用,取得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成果,已在三大回收塑料园区进行推广应用。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了回收PET绿色循环和高值化利用,促进了废旧塑料再生园区与纺织产业及石化下游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市政污泥与餐厨垃圾处置技术”获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资助

涵盖了市政污泥与餐厨垃圾的脱水减容、资源回收、安全消纳(回归土壤)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课题。专题总经费1100万元,省科技厅资助500万元,首席专家郑育毅。

专题针对市政污泥,研发了污泥消化、高效脱水、深度干化及环境友好型高效脱水剂等关键技术,联合环保龙头企业,在省内最大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化示范工程,并构建污泥农用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科学管理体系;针对餐厨垃圾,研发了预处理、高效厌氧和生物堆肥等实用技术,并实现预处理集成设备、厌氧发酵设备和堆肥装置的装配。彰显了我校环境学科固体废物资源化方向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着特色优势。

3)“高盐工业废水脱盐并资源化”成果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

针对我国高盐工业废水的产生量与排放量逐年增加,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盐分不仅会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形成冲击,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外排后还会对环境与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陈日耀教授课题组与一化控股(中国)有限公司就 “应用双极膜集成技术处理高盐高浓工业废水及资源化”达成技术研发合作协议(总经费110万元)。项目利用双极膜电渗析集成技术去除高盐工业废水中的盐分,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酸和碱加以回收,达到废物资源化的目的。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中试,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协议要求,高浓工业废水脱盐率达98%以上,具有设备投资省、处理成本低、操作简便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现正着手进行设备定型和实际应用推广工作。

4)“铁环境化学研究”进入世界前沿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2016研究——中国表现》的报告,详细介绍中国表现卓越的30个前沿,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在世界各国位列第二。中国科学家在环境铁化学方面的研究表现优异,该方向列为30个世界前沿之一。其中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该领域研究名列世界第四位;该方向论文Removal of Chromium (VI) from wastewater using bentonite-supported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Water Research2011,45886-892)名列2009-2016年高引用论文全球第三位,国内第一位。此外,根据Thomson Reuters,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显示,该方向论文 Heterogeneous fenton oxi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using iron-based nanoparticles and persulfate system.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5,264,587-594)为年度高引用论文。

5)“环境生态规划与评价”服务海西绿色发展和环保管理

主要通过生态市(县)建设规划、城市(县域、乡镇)环境规划;工矿企业建设、区域开发、工业园规划及各类工业项目的环评,为海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环保生态措施和科学决策管理技术支持。同时研究流域、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的生态补偿,国家级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等。主持完成的获奖成果包括《闽江梯级开发水库水环境容量研究》(福建省环保科技成果四等奖);《武夷山大峡谷森林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福建省第六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3个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及验收,闽侯县十三五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10多项环境规划;省级工业园规划环评2项及其他中型以上环评30余项;完成省发改委重点项目《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教育部《环境资源价值CVM评估的有效性检验》、中-匈合作《应用GISRS在典型区域监测流域污染特征》等十余项相关科研课题,围绕政府和企业对于生态环保的即时需求,从战略决策到实用性方案上给予全方位科技服务。

该学科已培养环境科学本科毕业生近1000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毕业的研究生200余人,主要服务于省内外各级环保厅局及下属行政事业机构。

常用链接

0591-22868175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理工楼6号楼
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