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2022-05-13浏览次数:3862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专业解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专业简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福建师范大学为全国首批获批该专业的十所高校之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和利用发挥学院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福建省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福建省改性塑料技术开发基地等创新实践平台的作用,培养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应用型工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围绕再生材料、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高分子固体废物资源化、生物质能源资源转化利用、矿山资源高值化和资源保护等方面为特色,培养具有资源循环利用和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和技术、环境友好材料开发、生物质能源、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在环保、市政住建、商贸、发展改革、海关、城市执法等政府相关部门、资源循环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咨询、规划、设计、研发、生产、管理与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核心课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

清洁生产与过程安全;

工业生态学;

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聚合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聚合物资源循环利用实验;

废旧制件拆解技术与实践。

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介绍

1《仪器分析》

本课程由薛珲教授领衔主讲,教学团队成员包括钱庆荣研究员、黄宝铨教授级高工、刘欣萍副教授和沈丽娟副教授等教师,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仪器分析在环境、资源循环、材料方面应用的研究,有丰富的科研基础和应用经验。该课程是福建省级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及校级金课,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个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均开设该课程。

仪器分析是利用各种学科的基本原理,采用电学、光学、精密器制造、真空、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探知物质特性的分析方法,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与技术高度结合的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基础课程。课程以理论联系实践为特色,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紧密结合,在内容设置中与时俱进地引入前沿科研方向和最新科研成果,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探究式、项目化教学等手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和考察,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2《聚合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本课程由钱庆荣教授领衔主讲,教学团队成员包括孙晓丽副教授、罗永晋副教授和曾令兴副教授等青年教师,均长期从事废旧聚合物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有丰富的科研基础和应用经验。本课程是针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涉及聚合物合成原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成型加工原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和三大聚合物材料-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循环利用技术。课程采取“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设计、实地参观实验”等课内课外多模式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托环境学院的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为课程拓展和学生的科研实践提供支撑。本课程内容紧扣时代需求,紧跟学科前沿,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素质。

合作交流

本专业与芬兰、美国、英国、比利时、德国、澳大利亚大学合作,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本科生赴海外参加交流学习,部分同学考取了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连续5年的芬兰交换生项目,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共选派21名本科生到芬兰Novia科技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此外,还有5名本科生考入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推进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并通过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提高了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的美誉度。

优秀教师

01陈庆华

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双百工程”领军人才,中国再生塑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塑料协会咨询委专家。主持完成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十三五”基础材料提升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国家“十三五”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首席),福建省重大专项等项目30多项,作为技术负责人与企业联合承担工信部3项“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主持规划循环经济园区成功获批2个国家级“城市矿产”或1个循环化改造示范基地。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主编《环境友好材料》系列丛书3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0多件,技术成果投入产业化生产20项。

02钱庆荣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宝琛计划特聘教授;福建省经信智库产业研究专家;省级硕士研究生团队负责人;厦门市“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科学与工程、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研究。在《carbon》、《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省产学研重大项目等在内的横纵向项目20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基本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03薛珲

1979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福建省产学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光催化及固废资源化研究,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和《Catalysis Communications》等刊物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9件,国家“十三五”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厅级项目等项目9项。省级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和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仪器分析》负责人,出版《现代仪器分析》教材1部(副主编)。

04罗永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宝琛计划”青年英才,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和《ACS Catalysi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国家“十三五”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05陈育明

博士,中组部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福建省闽江特聘教授,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奖者John B Goodenough院士等;先后在NTUMIT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环境清洁能源研究,在《Nature》、《Nature Energy》和《Chem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英文专著1章,相关工作被Science和美国能源部等专题评述;获得香港青年科学家奖,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件,主持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省产学研项目和省闽江学者科研启动项目。

06杨民权

博士,闽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石墨烯基复合型光催化材料的构筑及性能、机理研究;从事先进二维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电、光热催化应用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期刊发表论文39篇,SCI他引5900余次,7篇论文入选ESI 1%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2013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入选2018年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与福建省闽江学者科研启动项目。

优秀毕业生代表


01刘任嫔

女,中共党员,19936月生,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年本科毕业,同年推免至本院环境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期间担任年级学习部部长等多职务,多次获校一、二等奖学金、获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硕士期间发表(含参与)SCI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校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现在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

02左佳昌

男,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届本科毕业生,后就读于环境化学硕士专业,2018年获硕士学位,现攻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长期担任班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多次荣获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现发表(含参与)SCI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03 高信娟

女,中共党员,19937月生,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届毕业生。本科期间曾担任班级团支书,连续三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荣誉,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环境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SCI二区)1篇,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获得校三好学生。现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监察支队就职。

04 曹志宏

男,中共党员,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届毕业生,本科期间,担任福建高校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校集邮协会会长、校社联宣传部长,班级学习委员。2015年考入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期间,担任研究生会主席,被评为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硕士毕业生。现在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就职。


05刘丽超

女,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届毕业生。自2011年入学以来,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项学生工作、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曾担任校中特会学术部部长、院学生会副主席、院团委宣传部部长、班级团支书等。曾连续两次获校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曾获校三好学生、院优秀学生干部、院优秀共青团干部等称号。曾获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等。毕业后就职于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职期间多次获得“季度之星”称号。   

06 林逸君

女,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大三曾作为交换生在芬兰Novia应用科技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主要学习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网等知识。曾获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是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后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气电子学院,可再生能源与清洁技术专业。毕业后从事电力市场改革方向相关工作。

3+1+2省份选考科目要求



常用链接

0591-22868175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理工楼6号楼
学院公众号